新闻分类
“12.4”国家宪法日
12-04
今年的12月4日是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从12月1日至7日,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在全国部署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周”活动,这也是我国第二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2019年宪法宣传周聚焦六个宣传重点: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
2.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4.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5.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辉煌成就;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宪法的发展历程: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于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宪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党的领导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它法律的依据。
党的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就是党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主权原则
主权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主权是指国家中绝大多数人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力。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宪法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权保障原则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享有和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都是最重要的人权,包括公民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公民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权利等。
法治原则
法治就是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规范行为,是对人治的否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集中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宪法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原则也基本上能够概括整部宪法的作用而和目的了。宪法对于我国来讲是第一法律,是至高无上不能侵犯不能够相抵触的,因此制定出的法律都是非常符合当今社会的。同时宪法也会跟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修订,使其更加的贴近社会贴近百姓。
国家宪法日,重温习近平关于宪法的10句重要论述
1.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2.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
——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3.宪法作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
——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4.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
——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5.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是实施宪法的重要基础。
——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014年,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7.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2014年,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到来之际,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
8.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9.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10.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要点摘编
审议通过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科学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十三方面“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总体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重大战略任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稿件来源:综合办公室
编辑:计算机中心 邵天琦
医院新闻
2023-09-08
2023-08-12
2023-08-04
2022-11-02
2022-09-08